
1969年,因离婚问题,王近山被开除党籍,军衔也从中将降到了大校,接着被安排到农场工作。这一切的变故让王近山十分痛苦,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军队的热爱和忠诚。于是,他决定给毛主席写信,表达自己希望重新回到军队的心愿,并且表示愿意将余生献给军队。信中,王近山诚恳地说道:“毛主席,我想继续回部队工作,部队才是我真正的家,希望您能批准。”
时光流转到1970年,王近山终于得偿所愿回到了军队,但他的一生却并非一帆风顺。王近山的离婚事件,特别是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,成为了一件令人不悦的事,给党带来了负面影响。为了挽回丈夫,王近山的前妻甚至将相关报告递交到中央,连毛主席都为此事亲自过问。最终,刘少奇按照毛主席的指示,参与了处理王近山婚姻问题的事务。
展开剩余74%虽然王近山坚决表示,如何处罚他都服从,但这一事件的结果是他被开除党籍,军衔降级,之后被安排到农场劳动。三十多年在军队里打拼的他,又怎能轻易离开呢?他曾经立下赫赫战功,军队早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。
1969年,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得知王近山的情况后,建议他写信给毛主席请求复职。许世友认为,王近山在战争中的贡献不可忽视,而如今一位开国中将竟在农场劳动,显得处罚过重。毛主席听取了建议后,表示同意,最后周总理亲自过问此事。1970年,中央批准了王近山重新进入军队,担任副参谋长职务。
然而,王近山的病情逐渐加重。1978年5月,年仅63岁的王近山因病去世。临终时,他叮嘱自己的老部下郭涛照顾好他的儿子峰峰,并希望峰峰能进入军队,表示:“军队才是最适合他的地方。”
王近山从1930年参加红军起,直到1978年去世,几乎整个人生都在军队中度过,除了五年在农场的时光。即便他被开除党籍、军衔降级,他始终没有对党和军队产生过怨言。在他心中,忠诚于党、忠诚于军队,已经深深根植于骨血之中。他希望下一代也能继承这一份忠诚,投身军队。
王近山之所以将小儿子托付给郭涛,除了郭涛和他有深厚的友情外,也因为郭涛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曾是他的部下。那时,王近山是中野的纵队司令员,而郭涛不过是一名普通的领导干部。到了1970年,王近山和郭涛再次相遇,王近山已是沉稳低调的军队领导。尽管如此,王近山依然对郭涛信任有加,交代了儿子的未来。
根据郭涛的回忆,王近山来到南京军区后,性格变得更加沉稳,开始专心读书,尤其是军事类书籍。面对曾经的部下,王近山总是尊重有加,尽管他曾是他们的上司,但在工作上,他毫不犹豫地向下属请教,并虚心听取意见。
王近山一生都在强调军队的战斗力,1973年,他亲自监督南京军区的一次演习,并严格按照实战标准进行。当他发现有干部在作战室睡觉时,愤怒地批评道:“这种态度,如果是在真正的战场上,你们早已被敌人俘虏。”他还曾指出,在军事部署中有不合理之处,直言不讳地向许世友提出改进意见。
王近山的一生,虽然历经波折,但他对党、对军队的忠诚始终如一。在临终时,他把自己的儿子交给郭涛,是希望他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。对于当时的许多老一辈革命者而言,参军不仅是对党忠诚的体现,也是对国家的贡献。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,许多高干子弟也纷纷参战,表现出不畏牺牲的精神,这种精神也正是王近山一生的写照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